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国际注册营养师的认证问题,该证书并未得到国家认可。美国认证协会(ACI)承诺通过率在95%左右,对从业经验和学历都无要求,基本上付费就可以有证。但加上“国际注册”的前缀,就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正是因为有此乱象,导致现在浑水摸鱼的营养师越来越多了,但其实并无多少真才实学。哪怕是从前公共营养师的资格认证,也无多少含金量,所以年国务院就发通知取消了。营养学易学难精,每个人都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的理论,根据营养学制定每日餐单和饮食规则。也就是说,人人都能是营养师。因为原理很简单,只要弄清两个东西就可以了:一、食物的成分与数量二、在限定范围以内这就让复杂的吃饭问题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下举例说明。如大美是个25岁的女性,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根据标准她每天应该要摄入千卡的热量。这千卡,必须包括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等。她比较胖,现在营养师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降低才能减肥,所以建议她每天减少-千卡。大美心急减肥,减越多越好,选千卡,而她也不清楚千卡是多少。我插个话:大家不觉得这个减肥逻辑很有问题吗?身体需要这么多东西,却让硬生生削减掉。这就好比前线打仗,后勤突然说要减20%供应。就算身体不出现什么问题,饿也是必然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过程。于是,专业的营养师就给大美定制了一个食谱,名为7天减肥食谱,天天不重样。比如周二的量是千卡,如下:生菜黄瓜苹果汁+水煮蛋1个+蒸紫薯克+猕猴桃1个。原味坚果20克(可选自己喜欢的坚果类)。虾仁克和黄瓜克(切丝)用8克橄榄油炒熟+红薯克。牛奶红薯奶昔(克牛奶+50克红薯)。卷心菜克和一个鸡蛋用8克橄榄油炒熟+糙米饭克。无糖酸奶克。这个食谱是真的存在!营养师应该根据建议的营养素配比做了食谱,看上去很专业,但我发现TA的数学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而小的营养素,也不知道是否达标。比如,好几种食物没有重量,怎么得出精确的千卡?红薯是带皮的,还是不带皮的?带皮膳食纤维多,不带皮碳水多,数据肯定不同。8克橄榄油,是初级还是精制的?毕竟初级的不适宜炒菜,浪费。这些都没有得到明确和量化还不算什么,更糟糕的是克虾仁、克红薯、克糙米饭。万一,虾仁多一个刚好是克,少一个却是克呢?红薯刚好重克,或者不足克?盛到碗里,刚好是90克或克?你怎么办?如果要像强迫症那样,一定得弄精确,那麻烦了。心理出问题了!有很多人买了厨房秤,用App提供的数据来计算食物热量,就算不出心理问题,也特别麻烦。更何况,那些数据本就不准,算来算去还是错的。而且,你应该发现了,营养师通常给的食谱,都没有鱼、排骨或者有外壳不能吃的东西(如非常美味的花甲)。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吃,是因为营养师没法算,漏洞太明显了。来自营养师范志红的食谱而这么别扭的做法,一般人都坚持不了。所以,有些营养师就不算得这么精确了,让你用拳头作为食物大小的参照。但是,多数减肥者往往都有一个“砂煲甘大”的拳头,基本上都会超出设定的食量标准很多。那种很瘦小却对自己体重不满意的“减肥者”,则又会吃得太少。所以,如果大美真的按照营养师的食谱去吃,最终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受不了;第二,瘦不了。综观所有营养师,他们关于食物和饮食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有个人为规定的最优饮食法则,规定应该吃多少、吃什么,还有什么时候吃二、食物里面分好坏、优劣,根据来源、数据(如升糖指数)、营养素含量(如纤维比例)等评定三、人每天的饮食需求,都一样,没有情绪干扰,没有身体因素影响四、同一种食物都一样,如土鸡蛋等于洋鸡蛋,阿胶等于胶原蛋白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某位知名的营养师,给自己定了如下的饮食方案。我心想,真有人这么吃饭吗?减肥者采用营养师的食谱或饮食方案,哪怕不能吃自己喜欢的、日常吃的,为了瘦她也会坚持下去。但是她一定会想着,“瘦下来之后再去吃现在不能吃的那些东西,补偿/犒劳自己”。也就是说,营养师并没有真正帮助减肥者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假如在坚持7天或21天之后,瘦下来了,她就会放松,恢复正常饮食。通常,她还会弥补失去的美好时光,变本加厉地吃蛋糕、巧克力、零食。如果是戒碳水,过后就会暴碳。最后,当然又会胖回来了。瘦了又胖,胖了又瘦,这就是减肥的溜溜球效应。这样久了之后,减肥就会越来越困难,反弹复胖也越来越快。更糟糕的是,在经历多次的减肥失败后,许多减肥者的自信心都会遭受严重打击,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暴食、焦虑。但当事人只会怀疑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想到是营养师的错。昨天一个学生恰好聊到了这个事,而这样的例子实在多不胜数。在营养师的帮助下,无数减肥者被推向了火坑。不同派系的营养师,就有不同的“道理”,如:面包使人发胖。不应该在晚上六点以后吃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间,不能吃零食。粗粮比精白米面更不会让人发胖。鸡胸肉是最好的减脂肉。……这些外界强加的饮食观念,洗了你的脑,影响你对食物和营养的看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你不知道怎么吃了,甚至面对食物就感到焦虑,严重的甚至歇斯底里。我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