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李云间在上海当一名农民是什么样的体验?说起魔都,大家最先想到可能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光鲜亮丽。与之相比,在泥土中翻滚的农业似乎是最没有主角光环的那一个。9月22日,在上海“农民丰收节”的现场,魔都新农人组团亮相拼多多的直播间,还是惊掉了不少网友的下巴,上海农业原来也这么潮。复旦毕业的高材生种出的扁豆,在上海市场占有率高达97%;90后海归“农二代”投身温室大棚,一年收获18茬生菜;松江首个“种养结合”模式的有机稻田已经达到1.4万亩;崇明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农业工厂”;上海郊区的水稻种植全程采用机械化,每位农场主可以管理一座现代化猪场和亩稻田……魔都新农人C位出道光芒四射的背后,彰显的是上海现代农业的未来图景。作为超大型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上海农业近年来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完成了农业产业的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科技、优质的农业之路,不仅成为长三角农业的领航员,而且已经对标欧美发达水平。魔都农业原来也很潮今年9月初,上海市农委与拼多多联合启动“沪农优品馆”,上海农产品首次以线上的方式集中亮相,倍受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在丰收节的这场直播中,上海农货多了一群代言人——魔都的新农人。首个走进的直播间的卜立君是个90后,也是个“农二代”。父亲从事农业研究三十多年,深知与农业打交道的艰苦。所以把女儿送去英国留学时,选的是与农业最不沾边的时尚管理。卜立君念书的时候就在Prada实习,毕业后在ZARA的母公司做管培生。在一次帮父亲做翻译的过程中,卜立君看到了国内与欧美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便决定投身现代农业,从时尚圈跨到了菜园子。目前,卜立君所在的溢佳农业通过自研技术,在浦东率先落地了首个全自动活体蔬菜栽培系统,该套系统集播种、育苗、移栽、生产、采收功能为一体,生菜从移栽到采收仅需15-28天。▲在丰收节的直播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黎娜(右)为网友介绍浦东的扁豆产业。(穆功摄)被称为“扁豆姑娘”的王黎娜,从复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两年后,王黎娜放弃了“金饭碗”,回到浦东种起了扁豆。“当时身边的乡亲想不通,他们觉得种田多苦,做农民地位多低,收入又不好,你为什么要放弃原来那么好的一个工作,说起来光鲜体面的工作,来做农民?”王黎娜说,“到后来,慢慢地,随着我们生产方式的改变,品牌的引入,提升收入,周围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到农业的一线生产中来。”去年,王黎娜为“红刚青扁豆”成功申请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品牌打响了,市场也就开拓了。目前,王黎娜组织成立的扁豆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产业化运作,现有社员名,除了主产地泥城镇外,还辐射带动书院镇、大团镇、万祥镇、老港镇等上万农户种植青扁豆。最高峰时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年产值达到3.73亿,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达70%,在上海市场占有率达97%。在直播中,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黎明主要为网友解锁了上海水稻的种植技术。据他介绍,上海郊区的水稻种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每个劳动力可以管理亩左右的水稻生产。“劳动效率高也是上海地产稻米品牌迅速从市场突围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松江大米、崇明大米、青浦薄稻米都已经成为优秀的区域品牌。”曹黎明提到的松江大米采用的是独特的“种养结合”模式。8年,为了给市民提供一碗好稻米、一块好猪肉,松林集团率先在松江探索“养猪场到农田”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模式,通过猪场沼气池管道直通田头肥料池,并利用声呐捕虫等技术,种植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绿色大米。目前,松林有机大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4万亩,年产大米超过百万吨。在当天的直播中,松江等地的国庆早稻米成为销售冠*,累计销售超过20吨。崇明正在成为“东方荷兰”“沪农优品馆”上线半个月以来,上海崇明的生态农副产品好评如潮。崇明作为生态岛屿,也是上海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年,上海崇明依托生态优势,着手打造“世界农业工厂”。两年来,由由集团、正大集团、恒大集团、优尼鲜花等一批重大生态农业项目也相继扎根落户崇明,“东方荷兰”呼之欲出。荷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与上海有几分相似,地处沿海,土地资源少,还面临着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国,不仅养活了半个欧洲,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花卉、蔬果出口量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其中,荷兰的温室蔬菜占蔬菜生产总值四分之三,86%的产量会销往世界各地。今年6月份,在拼多多举办的“多多农业科技大赛”上,“荷兰农业智囊”瓦赫宁根大学领衔的队伍在全球1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之一。据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员介绍,荷兰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先进的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在荷兰,每个温室都是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微量元素等作物生长因子全程可控。▲在上海浦东,溢佳农业温室大棚采用的全自动活体蔬菜栽培系统,集播种、育苗、移栽、生产、采收功能为一体,生菜从移栽到采收仅需15-28天。(穆功摄)如今,荷兰的无土栽培技术即将落地上海崇明。在此次直播中,由由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由集团在崇明筹建的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区一期工程即将落成并投产,中荷创新园是集蔬菜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一期工程将建成26万平方米的半封闭温室,预计每天生产上市绿色有机蔬菜40吨,而且全部达到国际农业GAP认证。今年年底,高品质的西红柿、彩椒、*瓜和生菜有望端上上海市民的餐桌。“荷兰等欧美农业实行产销一体化,对产品质量可追溯可控制。”由由集团的负责人表示,当前直供上海市场的果蔬仍以小农田种植为主,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分散式的生产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只有通过开拓市场,才能带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沪农优品馆”就是产销升级的一次尝试。溢佳农业的董事长卜崇兴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前,我们自研的技术并不输于欧美等农业强国。当务之急是打开市场,市场打不开,未来十年我们很可能要被欧美甩开一个身位。
上海浦东溢佳农业采用的全自动活体蔬菜栽培系统,该套系统集播种、育苗、移栽、生产、采收功能为一体,生菜从移栽到采收仅需15-28天
“大闸蟹联盟”:长三角农业标准化的一次探索在此次丰收节的前不久,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也在上海开幕,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协作联动,共同打造源头好蟹,对长三角农业标准化进行了一次有效探索。长期以来,大闸蟹就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代名词。事实上,大闸蟹这种“青背、白肚、金毛和*爪”的螃蟹,学科名称为中华绒蟹,广泛生长于长江中下游。除阳澄湖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等优质产区。从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但长期以来,除洪泽湖、固城湖等个别产区外,绝大部分产区大闸蟹都很难卖出好价钱。这些产区大闸蟹只能在线下渠道低价销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苏州冒充阳澄湖大闸蟹,沦为洗澡蟹、听涛蟹和过水蟹。此次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活动当天,拼多多还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家电商龙头企业、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为了规范大闸蟹电商市场、统一产业标准,拼多多还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平表示,“大闸蟹联盟”通过产区+平台+科研的多方联动,助推长三角农产品电商上行的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农业协作的积极尝试,希望可以借此塑造出长三角农业协作的典型样本。-完-
点赞↓在看↓
越赞越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