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为臭味来自螺狮肉汤底,然而竟然是非物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公益献礼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中国这个浩大的土地上,孕育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风俗文化,也衍生出不同味蕾的体验。例如川人爱吃麻,湖南人爱吃辣,上海人喜爱甜味。而在广西柳州,螺狮粉可谓是著名的传统食物,最近可谓是风靡一时。

螺狮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米粉。螺狮粉的菜系属于桂菜,它的辣,酸,鲜,爽,烫可是一绝。制作螺狮粉,材料也很简单,都是家中常见的食物。主料为米粉,螺狮,腐竹,里面的配菜有酸笋,黑木耳,花生,生菜等,调料当然少不了泡红椒,辣椒粉以及泡山椒,要不然怎么能体会到“爽”呢。

然而别看配料简单,但是搭配起来的味道真是让人念念不忘。尤其里面的酸笋,咬起来咯嘣脆,接着酸味逐渐蔓延口腔,夹杂着螺狮汤底的鲜美,着实让人停不下来。但是你知道吗,螺狮粉的“臭”味,竟也来自于它——酸笋!

酸笋应该算是螺狮粉的灵魂,它的锦上添花让螺狮粉整体都焕然一新。因为广西人喜爱在菜肴中加辣,而酸笋又是广西人家中常备的传统调味食品,在菜中加酸笋也就情有可原。

因为酸笋是由新鲜的嫩笋经过传统发酵工艺酸化腌制而成,所以会有一种让刚接触的人难以忍受的“臭味”,但是只要亲自品尝过它的味道,“臭味”会自动过滤,脑中只会记住酸笋的美味。

当然,制作过程也不繁琐。将猪骨剃肉,螺狮放在清水里浸泡一个小时后再清洗,利于去除里面的泥沙防止影响食味。在锅中将猪骨和螺狮放在一起,再加上八角,大料,肉桂等天然香料,熬成浓汤后加一勺米酒慢煮。

用锅将切好的腐竹片和花生米一起油炸至焦酥,将酸菜,各种泡椒等配菜倒进锅中爆炒至香味四溢,然后将浸泡好的米粉倒入汤中慢慢煮熟。

当快要捞出时,向锅中撒上辣椒粉。最后米粉全部盛出之后,在上面撒上已经油炸好的腐竹片和花生米,泼上爆炒好的配菜,再撒上一层香菜葱花,一道传统美味就出锅了。

通常,传统的螺狮粉,表面都会有一层厚厚的红色辣椒油,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味蕾的刺激。加上点缀其中的生菜和葱花,火红中的一点绿,冲击性的辣味中又有一股清香之意,不会让人因为表面的“红彤彤”而退避三舍。

而汤底,是辣和腥,也是其特点所在。许多外地人可能一开始适应不了用螺狮熬成的汤底,但是其味道真正做到辛辣不刺激,油而不腻,清爽不上火的结合。

螺狮粉在我国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左右,历史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迅猛。柳州的历史文化,也是由采集食用螺狮而来。当时考古学家在其附近发现大量食用螺狮残骸的沉积物,说明在两万年前,生活在白莲洞附近的柳州人,就有食用螺狮充饥的行为。在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说。

古时有两个年轻人夜里赶路,路过一家面馆,进去想点两碗米粉吃,可老板发现已经没有骨头汤了。这时老板发现门边有两筐螺狮,于是心中一想便用螺狮熬成汤底下米粉,没想到味道鲜美。两个年轻人惊奇于这个美食,于是发扬光大成为一名小吃。

螺狮粉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既美味又养生。

在最近几年,螺狮粉突然变得火热,一度成为断手货。它独特的鲜美,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所接受,而价格适中的速食螺狮粉,也让更多外地人体验到了地方特色。

但最正宗的,还是在柳州路边的一家传统店面,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螺狮粉。而它的火爆程度,甚至传到了与广西毗邻的越南等国家。螺狮粉真可算上是一道“国际”菜肴了。

而这道名菜制作的手工工艺,获得了许多荣誉。在年的时候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名录,真正拥有了姓名。

在年,“柳州螺狮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开始了正规营销,年,已经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螺狮粉正在卯足力气,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

这一道传统美食,不仅是柳州人民难以忘怀的乡愁,也是浓缩了古往今来历史的沉淀积累的特色小吃,更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殊渠道,让我们从螺狮粉的入口,了解了广西柳州的独特美味和文明。

希望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美食,如螺狮粉一般,传递美味,传递爱与文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