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将迎三周年
三高退烧高破发成并发症
创业板10月30日即将迎来三周年。成立以来的创业板备受“三高”困扰,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高超募资金不断推高创业板投资风险。但据最新数据,这一状况已经有所缓解。
“中国的创业板和主板一样,还是资金推动型的散户市场,这种供求关系必然会导致畸形的市场格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专家认为,创业板“三高”需要“退烧”。而由盲目炒作向理性投资转变,根本上要从“两头”下手:“入口”上继续推进新股发行改革,“出口”上不断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
“三高”有所“退烧”
自创业板成立以来。“三高”问题就备受诟病。数据显示,2009年10月30日,当天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整体市盈率高达82.36倍。此外,开板以来的创业板市场合计募集资金2272.6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1260.73亿元,超募资金占募集资金总量的55.47%。
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一位负责人告诉,创业板设立初期,由于过度“炒新”以及对上市公司成长性预期较高,加之新股定价博弈机制的不完善,出现了“三高”问题,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从纵向来看,成立三年以来的创业板“三高”已经有所“退烧”。据深交所一位负责人介绍,三年间创业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70倍、53倍和32倍,发行市盈率明显降低。
上述负责人表示,发行价格过高已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自2009年以来,证监会不断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她说。
高破发成并发症
深交所数据显示,开板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日破发的公司共有51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14.57%。高破发让创业板风险积聚,而高破发和高超募共同产生的泡沫,让不少二级市场投资者深陷其中。
深交所一位负责人说:“创业板公司高破发问题的根源来自于
三高
,相对于二级市场,新股发行价格普遍较高,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差异较大。”
“不破发就水涨船高,因为现在创业板的估值都过高,新股就是应该有常态化的破发。”董登新表示。
深交所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市场启动后的三年里,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全球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国内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存在较大幅度地下调,创业板市场估值水平的回归不是孤立现象。
“随着创业板市场规模的扩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逐步趋于理性。”上述负责人说,盲目炒新、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股价理性回归。而股价回归过程中,之前高价发行的公司股票不能继续维持在高价位上,必然产生破发。
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负责人同时认为,当前创业板高破发的情况也已经有所缓解。“以2012年为例,由于发行市盈率的降低,截至目前,有26家公司破发,占新上市公司数量的37%,破发公司占比远低于板块整体水平。其中仅有2家公司破发比例超过30%,破发程度明显好转。”他说。
需入口出口两头抓
“中国的创业板和主板一样,还是资金推动型的散户市场,这种供求关系必然会导致畸形的市场格局。”董登新说,创业板还是延续了主板市场的游戏规则,包括发行制度、询价制度、征选公司的门槛等。
专家认为,要挤出创业板“泡沫”、解决“三高”难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制度设计上为创业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入口和出口上改进、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以及退市制度。
董登新表示,从入口上来说,创业板亟须扩容,以此保证足够的供给,才不致让股价和市盈率水涨船高。
因此,在新股发行及定价机制的改革上,近来市场呼声不断。深圳创投同业公会会长王守仁认为,目前创业板对企业的审核要求过于苛刻。连续两年盈利与科技性企业的特点不符,也将很多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挡在门外。新股发行要从审核企业盈利向审核企业是否运作规范转变。“核心要抓企业是否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成长性以及规范管理。”王守仁说。
对此,王守仁建议,对新股的认定应该交给市场。而将新股发行审核从证监会转移到交易所将是一场实质性的改变。
从“出口”上,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董登新表示,纳斯达克在1999到2003的5年间,退市大于上市,现在数量上大体相当。创业板优胜劣汰的机制需要完善,并且在执行上要排除各种阻碍,充分发挥退市制度的市场“净化器”作用。
据深交所方面介绍,为了使创业板退市制度能够顺利实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深交所下一步还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推动健全退市公司责任追究机制和投资者司法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