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费用农家地头为“花”谋
本报胡信松
通讯员罗佳成陈汉卿
进入7月,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等乡镇,便成了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开得欢畅、奔放。但低迷的市场让花农们愁眉不展。如何提振花农信心、提高产品质量、实现金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地干部工作的头等大事。
7月11日早上7点多,匆匆吃过早餐,小沙江镇*委书记段小红和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主任马社*就深入农家地头,了解情况。
为赶摘金银花,农户们天刚亮就已下地采花,花海之中,一片繁忙。
肖家垅村王本余带着两个孙子,已采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沾有露珠的金银花清香四溢。
“老乡,今年的产量怎么样?人手够不够?”
段小红、马社*等来到地里,帮老王一起摘花,聊起了家常。
“产量还好,就是价格太低,摘起来没劲。”王本余说,往年家里要请几个人帮忙,“今年行情不好,请人80元一天的工钱,还要包吃住,划不来,自己能采多少算多少。”
“老王,你放心,价格应该会有所回升,质量有了保证,销路也就不愁了。县里已和国药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建设金银花产业园,搞物流和深加工,金银花的前景不会差。”段小红给老王打气。
“那也是,今年我们村里买了好多低温烘干设备,改变了原来的熏制方法,质量提高了几个档次。”王本余介绍,种了几十年的金银花,对价格起伏,大家已经习惯了。
“越是市场低迷的时候,越要重视质量,维护‘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品牌形象。质量上来了,价格迟早会上来的。”马社*说。
据介绍,隆回县金银花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近年来,该县严把质量关,实行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加工、存贮和销售,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9点多钟的阳光,有些灼眼,段小红、马社*的衣服已被汗湿。
与老王话别后,他们又来到龙坪村邹代富家,了解他研制生产的金银花烘干设备生产销售情况。
“今年已卖了119台!”一见到两位老熟人,邹代富就开始报喜,“除了本县的花农购买外,还卖到了贵州、四川等省,大家反映我们的烘干机很实用,还节能。”
在生产线前,段小红、马社*详细了解烘干机的生产流程。
“要结合花农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制造出经济实用、花农喜爱的加工设备。”段小红反复叮嘱老邹。
马社*介绍,今年县财*已补贴300多万元,鼓励花农购置金银花烘制设备800多台,从源头上保证了金银花的质量。同时,县里相关职能部门均派出了干部在金银花主产地驻点办公,指导金银花的规范化生产加工。
离开邹代富家,已近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袭人,谢绝了主人吃午饭的邀请,段小红一行又脚步匆匆,赶往镇上的药材市场,了解金银花交易情况。
“镇里的干部都已下村入户,帮助花农排忧解难。”段小红介绍。